深圳市小额贷款行业协会今天是: 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05:02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业内动态
融资难 行业抱团“小贷”自救 八成企业贷不到款,成立小额贷款公司不到3个月,受理贷款过千万
发稿时间:2013-06-17 供稿:
   开篇语

    中小企业是深圳的支柱,吸纳着最多的就业,显示着城市的经济活力与创业氛围。然而喊了多年的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困扰着深圳几十万家中小企业。深圳市政府近日向市人大汇报中小企业发展情况时介绍,全市中小企业近两年数量从3 5 .8万家增长到48 .3万家。但它们的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据测算,缺口比例高达4 3 %。为解决该问题,深圳市即将出台首个专门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深圳市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目前该文件已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在文件正式出台前夕,南都对深圳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进行了探寻,力图从多个视角展示深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根由和出路所在。而在民间,也暗流涌动,从行业抱团自救,到民间借贷,甚至地下钱庄,在现阶段都更值得关注其脉动。在金融创新的旗帜下,走得好,深圳可能浴火重生,走不好,有人担心风险失控。

    深圳中小企业近两年数量从35.8万家增长到48.3万家。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据测算,深圳中小企业需求总额为1.4 5万亿元,但融资缺口为6136.2亿元,缺口比例高达43%。

    每年深圳机械设备制造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量超过3 0 0亿元,而得到金融机构的贷款者不到2 0 %,80 %的企业贷不到款。

    “如果有资金,我现在还有可能成长为一家规模化企业;没有资金,就是等着到某个时间点回老家去了。”这是宝安区创成五金厂的老板卓先生当下的心态,与深圳数十万中小微企业一样,他向银行贷款最大的障碍仍然是老问题:没有房产作抵押。

    为抱团自救,深圳机械行业协会一些会员企业,筹划成立一家小额贷款公司“精工小贷”。今年3月28日成立至今,已帮助几十家行业内企业解决了短期资金周转问题,受理的贷款突破千万元。目前它还没有遇到任何不良贷款。

    困局

    企业想升级 资金去哪找?

    “我们真的觉得有机会,但要有充裕的资金才敢更新设备和做长远打算。”卓先生说。

    普通工人出身的卓先生,在8年前自立门户,开设了创成五金厂。早年的订单应接不暇,员工曾达到50多人。但近两年来,经济动荡加剧,五金行业不再有做不完的生意。此时活下来更需要足够的资源支撑和持续的升级能力。

    在各类资源中,卓先生认为企业最需要的是在资金链紧张时的雪中送炭。在过去,他对银行很少抱以希望,更多是通过亲戚、朋友、行业内的拆借来解决短期资金需求问题。去年以来,卓先生看到各类银行均打出“扶持小微企业”的宣传口号,他想尝试一下,正好在下半年他的工厂急需资金周转。

    “去年11月最困难时,实在是没办法了。资金链马上就要断掉。”然而卓先生给各家银行打了一通电话之后才发现“自己有点天真”。

    “四大行、邮储、民生、招商……大的、小的,基本上都问过了,才会对银行这么绝望。”卓先生称,给他贷款最大的障碍仍然是一个老问题:没有房产作抵押。“他们现在到底有什么创新模式我不清楚,但首先问的是有没有房子,没有房子就免谈。”

    在五金制造行业,大多数企业都面临像卓先生一样的情况,他们在上半年的订单比较多,下半年开工不很多,材料款要自己先垫上,为接下来的订单做好准备。在资金紧缺的时候,只能同行、客户之间互相借贷。除非有房产抵押,否则银行对他们所在的制造业很难有实质性支持。

    稍微激进的模具企业负责人胡先生在资金紧张时会借助高利贷。“年息20个点、30个点是经常的事,看关系的远近,但一般是短期拆借,不会拖太久。”胡先生认为,机械制造行业并非人们惯常认为的需要淘汰的低端产业,相反,大家都想发展,朝升级的方向努力。因为不走这条路,订单只会越来越少,利润越来越薄。卓先生和胡先生都碰到过有好的订单但自己因为没有更好的设备错失机会的情况。

    “我们真的觉得有机会,但要有充裕的资金才敢更新设备和做长远打算。”卓先生说,他现在借了50万元的贷款,但只是保持流动资金周转和补货,留存基本的现金流。在日常产业链条运作中,出口回款还比较及时。国内的大企业拖款时间往往较长,包括步步高、T CL、康佳等名企,富士康尤其明显。尽管这些企业终究会付款,但拖款期间已经将他们的现金流占用殆尽。手头没有两三百万元的现金,“(更新设备)连想都不敢想。”

    没有充实的资金后盾,在中小制造业眼中,转型升级已遥不可及。“如果有个商品房,以前手头宽裕的时候可以考虑,但现在太贵了,根本不会考虑。”卓先生说,他在深圳打拼将近20年,在这里成家,生儿育女,老老实实做事,“最后发现发大财的好像都跟房地产有关”。尽管他一家人都在深圳,但他认为自己将来没什么机会留在深圳。

    在卓先生看来,国有大银行不能单纯追求有抵押的盈利,如果运转得当,风险完全可控,“我们这么多年走过来,大多是诚信做事的,真耍赖的人很少。”卓先生说,即使一时半会还不上,过一阵子也会想尽办法还上钱。如果能有年息15个点以下的贷款资源,大家都乐于接受。

    “政府如果支持一下,日子会好过很多。而且这对大家也有好处。”卓先生说。

    矛盾

    企业融资难 银行投放难

    银行方面,对中小微型企业预留了较为充分的信贷额度,但贷款“投放难”困惑仍然存在,类似“有钱贷不出去”现象在小贷公司也存在。

    中小企业在深圳是怎样的地位?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在5月30日的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仪式上介绍,截至2013年4月,全市共有中小企业约50.1万家,其地位和贡献可用“5、6、7、8、9”概括,占50%以上的企业税收、60%的G DP、70%的出口企业、80%以上的就业岗位、99.6%的企业数量。而中小微企业长期以来面对融资难的局面。

    资金是工业的血液。深圳经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产业链日趋成熟,技术密集且仍有较强创新动力,但在货币看似水漫金山的当下,在深圳一直如鱼得水的中小企业,却面临多项成本上升和融资瓶颈难解的双重困境。尽管官方话语中已将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提高到战略层面支持,但现实中,无房产、无背景的小企业仍难以得到资金的青睐和滋润。

    为针对性地了解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进而持续性解决该问题,深圳银监局从2011年开始抽取样本中小企业编制中小企业运营暨金融服务指数。当年一季度即发现中小企业融资难普遍存在,70%的中小企业存在融资难问题。其中一半企业的融资难原因在于无有效的抵押和担保。

    到2012年年中,经过一年的样本企业监测、扩大覆盖范围和指标改进,深圳银监局副局长胡艳超介绍,企业“贷款贵”情况改善并不明显。首先是银行提高了对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关注度和审慎程度,其次是利率市场化窗口打开后中小微型企业议价能力不足,承担的利率水平出现一定程度上升。

    在监测过程中,银监局还发现出现了“企业贷款难”和“银行投放难”并存的矛盾现象。银行方面虽然对中小微型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和服务质效都有较明显的提升,也对中小微型企业预留了较为充分的信贷额度,但贷款“投放难”困惑仍然存在,类似“有钱贷不出去”现象在小贷公司也存在,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企业受市场和盈利水平的限制,无力或者不愿承担过高的融资成本。

    卓先生不认为这是企业资金充裕了,一季度跨了春节,企业经营较淡。但进入二季度他所在的五金行业融资需求就明显上升。“有些订单开始不断地来,而且也要为可能到来的订单做原材料储备。”卓先生说,今年的经济形势有回暖的感觉,二季度应该有很多中小企业有投资扩产的需求,这个阶段的融资需求是最强的。

    “现在如果能贷到200万元,利率不高于10%,我会立刻用于设备的更新换代和市场开拓。”卓先生说,现在眼睁睁看着很多要求稍高一些的订单自己做不了,也不敢借高利贷去进行投资,毕竟对未来收益没法有精准的估算,万一高利贷到期资金没法还上,最终会把他的厂拖到再也爬不起来。

    深圳建行一位负责小微企业贷款的中层人员介绍,到去年底,从贷款指标上看也保持了相当高的增速。近两年该行新进的员工有大部分下沉到各支行中去开展小微企业信贷的拓展业务。

    到目前,建行深圳分行在本地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投放额和客户总数均高居榜首。“但毕竟不能一蹴而就,短期矛盾还会存在。”他介绍,各银行留出了比较充裕的小微企业贷款额度,但占各行的贷款总额尚不高,风险可控。在他看来,路要一步一步走,摸索均衡发展的模式,而不是给小微企业“打鸡血”。当前有些在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上比较激进的银行,在他看来已经潜存了不小的风险。“毕竟不是做投行,十单成一两单就能有钱赚。要保持整体上的健康发展。”他总结道。

    现状

    缺乏贷款渠道 眼看机会流失

    金融机构尽管在提升对中小制造企业的扶持力度,但在制造行业内部人士看来,仍然解决不了他们的近渴。

    深圳制造业在国内一直是一支先人一步的快速反应部队,但近两年,他们感觉步履越来越沉重。除了技术和设备急需换代与更新,生产过程中的资金链短缺已成为众多制造业中小企业最需解决的问题。金融机构尽管在提升对中小制造企业的扶持力度,但在制造行业内部人士看来,仍然解决不了他们的近渴。

    深圳市机械行业协会会长张耀华介绍,精密制造业是个需要长时间沉淀技术和人才的行业。但也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这些制造企业经常需要在短时间内大量垫款以完成订单,而且货款支付周期长,给整个产业链条的资金周转带来很大的压力。尤其是在企业希望换代升级和扩产时,更是资金需求紧张的时期。

    深圳市机械行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每年深圳机械设备制造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量超过300亿元,而得到包括四大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的贷款者不到20%,缺资金的高达80%。缺乏贷款渠道是长期且集中的重大难题。

    在2012年经济形势的骤落和回暖中,该行业中很多企业遇到了与卓先生类似的问题,需求下降的时候需要支付维系运作的成本,但在回暖过程中又由于资金的紧缺,生产无法跟上需求回暖的节奏,眼睁睁看着很多机会从眼前流失。而风起云涌的金融创新和战略新兴产业规划将很多资金投放到了一些概念性产业上,与实业困境形成鲜明对比。

    现状让机械行业协会副会长姚纪广颇有不满。“我们这个行业是制造业中的脊梁,各行业工艺设备的支撑行业。”他说,行业特点是固定资产投资大,包括设备、厂房、原材料等各方面的投资,一台设备动辄几百万上千万元,占用了大量资金。在运作上大多是接单生产,但订单的批次不均衡,很容易出现资金的短缺。姚纪广说,企业去银行寻求帮助时,提出设备按揭、买方信贷等模式,银行一开始都觉得不可操作。因为这些设备在金融机构眼中远不如房产来得踏实。

    张耀华所说的工业信贷模式,在香港已经发展得很成熟。深圳的银行目前也在试着接受这些信贷模式。并且针对行业开展联保联贷的模式。但小范围的试水改变不了行业待遇,大部分机械制造企业的资金需求仍然得不到满足。

    “我们这个行业,不像房地产,有地有房就可以拿贷款。但是要讲经济的内核,中国如果没有工业,经济怎么流动?生产率怎么提升?倒房卖房?”一家机械行业协会会员企业负责人直言看不懂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

    自救

    建小额贷款公司 以强带弱

    对发起人来说,风险的可控性在于这个小贷公司没有脱离他们所熟知的行业。

    在银行联保联贷业务逐渐兴起之后,张耀华已开始考虑更有效的信贷模式。机械行业协会曾想借助深圳发展银行的一笔友情贷款成立专门的行业基金,用于解决行业内产业链的资金需求。但因政策瓶颈,最终无法操作成功,遂作罢。

    之后,一些会员企业商讨之后,筹划成立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初衷是以强带弱、以大带小,用灵活可控的资金杠杆带动行业链条内的企业共同成长,实现行业自救、抱团取暖。张耀华为这家小贷公司起名叫“精工小贷”。今年3月28日,该小贷公司正式宣告成立。

    在成立行业小额贷款公司之前,协会对深圳的小额贷款行业也进行了摸底了解。

    在姚纪广看来,目前深圳已经有大量的小额贷款公司,之所以要以行业协会牵头单独成立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在于小额贷款不完全是钱的问题,而是对特定领域的认知,对行业链条的透彻了解。“跨行业、跨领域去做,其实很难。”姚纪广说,银行相当于一个通用机构,小额贷款实际上需要的是特殊性,没有对行业的紧贴和了解,无法做到张弛有度、风险可控。

    已成立的精工小贷总经理李景文称,公司在规划上主要着眼于供应链的基础开展业务。一方面紧抓贷款的真实用途,另一方面紧抓企业的应收账款。在运作之初,将首先从核心企业开始做,然后渗透到上下游的供应商。“另一方面我们也想扭转企业对小贷公司的认知,我们不是‘高利贷’的代名词。”李景文说。

    对发起人来说,风险的可控性在于这个小贷公司没有脱离他们所熟知的行业。精工小贷定位于向深圳机械制造行业包括1175家会员在内的14000多家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与服务,重点解决那些没有银行机构滋润的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但由此带来的另一面是,这家小贷公司将与行业风险紧密相连。

    姚纪广则认为,变革才是机会,行业需要打掉原来的生产线,提升技术和效能,熬过这几年,会走得更快更好。“如果已经有了这种认知,关键就看能否借到钱,借到钱后是否有产出。”他认为目前没有必要过度悲观。

    机械行业协会秘书长黄少萍介绍,2012年经济形势不景气,但多数机械制造行业仍然渡过了难关。行业总产值有460 0亿元,增幅9.3%,占深圳工业总产值的近两成。“说明这个行业有很强的韧性,关键就在于怎样帮助它再上一个台阶。”黄少萍说。

    这个行业抱团成立的小贷公司,目前已帮助几十家行业内企业解决了短期资金周转问题,受理的贷款突破千万元。对行业的了解让它可以有更快的效率,更低的利率。目前它还没有遇到任何不良贷款。